2025年7月24日,青岛农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萤火筑梦”实践服务团在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禹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独特的农业非遗文化课程。课程以“稻鱼共生”传统农业智慧为切入点,通过知识讲解与创意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创作中感受农业文化的魅力,畅想未来农场的无限可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们的合照 亓菊摄)
传统智慧启新思:揭秘“稻鱼共生”生态密码
课程伊始,实践团的成员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片,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稻鱼共生”这一古老的农业非遗文化。通过讲解水稻与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不仅向孩子们传递了传统农业的智慧,也让他们深刻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小朋友们在成员的讲解下,纷纷举手分享自己对这一神奇农业模式的见解,课堂氛围热烈而活跃。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们讲解稻鱼共生相关知识 亓菊摄)
创意实践展风采:共绘心中未来农场
在深入了解“稻鱼共生”文化后,成员们带领小朋友们开启了一场创意十足的实践之旅。小朋友们利用皱纹纸、黏土、画笔等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动手创作自己心中的未来农场。有的用黏土捏出形态各异的智能机器人,有的用皱纹纸制作出五彩斑斓的生态大棚,还有的用画笔勾勒出充满科技感的农场蓝图……一幅幅充满童趣与创意的作品,展现了孩子们对农业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制作的未来农场的作品的展示合照 亓菊摄)
传承创新向未来:播种文化自信的种子
此次课程不仅让小朋友们领略了农业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通过动手创作未来农场,孩子们将传统"稻鱼共生"的农业智慧与现代智能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农业文化自信。“萤火筑梦”实践服务团的成员们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为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萤火筑梦”实践服务团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共同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