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侨大学美术学院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泉州南安,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将创新设计与传统石材文化相融合,为当地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径、注入新动能、点燃新引擎。
此次实践活动由李诗芸、王交来两位老师带队,组建的“设计创新驱动·泉州南安石材产业发展实践团”以“科技与文化双驱动”为理念,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深入调研南安石材产业发展现状。团队不仅致力于以设计助力产业转型,更希望借年轻一代的独特视角与表达,传承和弘扬当地深厚的石材文化,为产业发展注入精神内核。
探访英良石材是实践期间的重要环节。在李诗芸老师的引领下,15名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了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五号馆。英良集团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详细讲解,为学生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契机。从古老的化石纹理到现代各类石材品种,学生们近距离观察石材的天然质感与独特美学,由此激发出创新设计灵感——探索石材与其他材料的融合方式,打造兼具生活空间氛围、办公功能美学与会议室专属质感的设计方案,满足多元空间需求。
基于这一灵感,团队多次开展研讨并打磨创意理念,围绕居住、办公等多元场景探索石材的创新应用。在居住空间设计中,他们深挖石材特性,使其在客厅装饰、卧室氛围营造、餐厅美学提升中的发挥出更大潜力,让石材从单纯的建筑材料转变为传递生活温度与艺术氛围的关键元素;在办公场景设计时,充分考虑会议室的庄重需求与开放式办公区的功能美学平衡,将石材特性与办公需求结合,设计出适配职场的创意应用。
目前,团队已形成一系列亮眼的设计成果。“海蚀系列”取材于海螺的自然曲线与优美形态,将自然造物的灵动与大理石的奢华质感相融合,推出家居摆件、灯具配饰等产品,为生活空间注入海洋的静谧与自然气息。“沧浪雾脉”设计则从水墨画、老矿烟熏银脉与玄武湖晨雾中汲取灵感,通过先进工艺在石材表面呈现出如流动山水画般的效果,为都市人打造一方宁静的心灵休憩之所。“深海磷迹系列”以水母、鹦鹉螺、蛤蜊等海洋无脊椎动物为原型,在保留大理石天然纹理的同时,将其转化为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产品。
除实体产品外,团队还在创意IP设计领域发力。面向15至30岁年轻群体,尤其是喜爱天然石材与潮流玩具的年轻受众群体,推出天然大理石与树脂结合的“黑天鹅”盲盒——每一款因大理石纹理的独一无二而别具个性,每个盲盒都承载着“个性专属”的理念。“幻彩M咩咩石”系列将星座与宝石元素相连,通过手工打造的形象让用户感受与宇宙的联结;以中国传统龙纹为原型的“石小龙”IP,则用柔和线条与温润色彩重塑威严龙形,拉近传统文化与年轻群体的距离。
此外,团队携手英良石材设计公司,以“天然质感×智能设计”为主题,打造极简日用品系列,涵盖伞架、抹布套、化妆刷架、便携水果刀等品类。该系列突破石材“厚重”的刻板印象,赋予石材轻盈、现代的面貌,彰显“石材有魂,设计赋能”的品牌理念。让传统石材产业在创新设计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