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流芳·特色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实践调研】薪火实践团杏林探脉·医派寻源队寻访南通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薪火流芳·特色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实践调研】薪火实践团杏林探脉·医派寻源队寻访南通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通城百草藏古韵 展馆千方润新声
2025年7月13日,薪火实践团“杏林探脉·医派寻源”小队前往南通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旨在深入了解当地中医药文化历史,探寻医派渊源,感受其独特魅力。
博物馆简介
陈实功先生石膏像南通历史悠久,名医辈出。国医大师朱良春毕生悬壶济世,救人无数,其晚年一大心愿便是建立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以期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养生知识。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于2016年建成开放,其基本陈列区涵盖南通中医药总介、南通籍中医药名家墙、南通中医药发展成果区、国医大师朱良春办公故居、清代顺寿堂老药铺等经典模块。
参观内容
01中医药历史展区这一展区介绍了中医药从远古到现代的发展脉络。尤其强调了南通地区在中医药史上的重要地位。展区重点介绍了南通籍中医药名家,讲述了明代大家陈实功的行医故事,以及国医大师朱良春的生平事迹和学术精髓。队员们沉浸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历史上的医药大家展开了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通过展览,队员们深度了解了“孟河医派”的起源及其对近代中医的重要影响。展览清晰呈现了朱良春大师学术思想的体系化传承——“章朱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并凸显了其“源于经典,重于临床,精于辨证,擅用虫药,扶正祛邪并举”的鲜明特色。
02中药材展区这一展区通过历史文物与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中医药的诊疗方法和技艺,系统阐释了中医的起源与其深厚底蕴,全面展现了南通独特的中草药资源、诊疗方法。队员们参观了数百种中药材标本,包括植物类(如人参、黄芪)、动物类(如鹿茸、蜈蚣)和矿物类(如朱砂、石膏)等。虫类药的展示是这个展区的一大亮点。展区通过展示各类中药标本,特别是虫类药的研究和运用,帮助观众了解传统中药的形态特征与功效。队员们还特别关注了南通本地特色药材,如海门薄荷、如皋白蒲黄酒等。
03养生文化展区随着中医“治未病”理念进一步推广,四季养生、食疗药膳等健康知识也深受当地人民推崇,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中。队员们在这一展区了解了南通地区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民间养生习俗,如端午佩戴香囊、冬季进补等。这些习俗不仅是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更是“未病先防”理念的生动实践。
参观感悟
杨美红:在参观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的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朱良春中医流派及其独特诊疗方法在现代医学的运用。比如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朱良春中医流派以虫类药通络法的突破性应用为核心,重新诠释了中医治疗疑难重症的理论框架。
郑姝:参观南通市中医药博物馆的中医流派展区,仿佛踏入了一幅流动的中医传承画卷,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能感受到不同流派智慧碰撞的生命力。一旁陈列的处方手稿上,常有批注“今日雨,加防风少许”“患者思虑过甚,增合欢皮”,字里行间都是对“人”的关照,而非对“病”的机械应对。
杨莫凡:在这次博物馆之旅中,我深入了解了中医药学悠久的历史脉络和南通地区独特的医药贡献。朱良春大师的治学精神和学派的传承力量,既令人无比敬佩,也激励着我在未来的学习中以更加谦逊的态度持续探索中医之奥妙。
结语
朱良春先生石膏像南通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承载着中医药千年传承的厚重历史,见证了如朱良春大师等医家守正创新的智慧结晶。从古籍医案的墨香到虫类药方的巧思,从"孟河医派"的源流到"章朱学派"的开拓,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中医"天人合一"的哲思与"辨证施治"的精妙。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既需深植文化根脉,更当拥抱时代新机。让我们以此探访为起点,将"治未病"的智慧融入现代健康生活,让古籍中的草木金石焕发新生,使传统诊疗技术与数字科技交融共生。愿青年一代能如朱良春大师所言"源于经典而勇于突破"一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共同书写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的璀璨新篇!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