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缝香入囊,叩响心纹:淮北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探寻非遗香包与虎头鞋帽的文化温度

    2025-09-06    阅读: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非遗技艺背后的人文底蕴,近日,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杨家香包”,以“缝香入囊,叩响心纹”为主题,开展非遗文化调研活动,沉浸式感受香包、虎头鞋、虎头帽等传统手作的独特魅力。
  活动中,团队成员首先与当地非遗传承人、手艺人及村民展开深入交流,倾听不同群体对非遗手作的看法。非遗传承人杨女士表示:“虎头鞋、虎头帽不仅是给孩子的穿戴,绣进去的老虎纹样能‘驱邪避灾’,是老一辈对晚辈的牵挂;香包更不用说,端午戴、节日送,装着的是熟悉的草木香,也是咱中国人的念想。”年轻妈妈王女士则坦言,如今会主动给孩子定制虎头鞋帽,“比起工业化的产品,这些手作更有温度,能让孩子从小接触老祖宗的东西,知道咱们的文化根脉”。非遗传承人杨女士店主提到,现在会在传统样式上创新,比如给香包设计简约的挂饰款、让虎头纹样更符合现代审美,“希望让非遗‘活’在当下,被更多年轻人喜欢”。
  随后,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团队成员系统了解了传统香包的香料知识。香包的香料多取自天然草木,兼具实用与寓意——艾草能驱虫避秽,是端午香包的“常客”;薄荷清冽提神,适合夏季佩戴;陈皮香气醇厚,还能理气健脾;而少量雄黄(需遵古法安全使用)则被赋予“驱邪”的传统意象。传承人称,不同香料的搭配有讲究,既要考虑气味的和谐,也要结合时令与用途,每一款香包的香料配方,都是先辈顺应自然、寄托心愿的智慧结晶。
  此次“三下乡”活动,让学子们近距离触摸到非遗手作的温度,更读懂了其背后承载的民俗文化与情感记忆。未来,团队将整理调研成果,通过线上展播、校园体验课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香包、虎头鞋帽等非遗文化,助力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作者:钱雅莲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