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近日,淮北师范大学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当地,开展了以“薪火相传,青春同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零距离探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氏香包”的精湛技艺与深厚文化内涵。
活动期间,实践队员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拜访了“杨氏香包”的代表性传承人杨老师。在杨老师的悉心讲解和示范下,队员们仿佛步入了一个充满药香与巧思的艺术世界。他们不仅详细了解了香包从选料、裁剪、缝制到填充中药粉等十余道复杂工序,更深刻认识到“杨氏香包”因其独特的配方、精美的造型以及驱蚊辟秽、安神助眠的实用功效而享誉四方,其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
除了观摩学习,队员们更是热情地投入到体验环节中。在杨老师的亲手指导下,大家尝试了刺绣、填充、收口等基础步骤。从最初的笨手笨脚到逐渐掌握技巧,一枚枚虽显稚嫩却充满心意的香包在同学们手中逐渐成型。这亲手实践的过程,让队员们真切体会到了传统手工艺制作的艰辛与乐趣,对“匠心精神”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实践团队还围绕“杨氏香包”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传承困境以及创新推广等议题,与传承人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队员们了解到,尽管“杨氏香包”拥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但也面临着市场需求变化、传承人老龄化、宣传渠道有限等挑战。同学们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就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开发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文创产品、探索“非遗+研学”模式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助力非遗传承的创新思维与社会担当。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亲身感受“杨氏香包”的魅力,他们增强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感。淮北师大学子用脚步丈量文化热土,用青春连接传统与现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薪火相传,青春同行”的主题,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力量。他们也将把这次的见闻与感悟带回校园,让更多的同学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共同参与到守护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行动中来。
作者:郭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