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缝香入囊,叩响心纹:非遗香包技艺焕发新生,解锁心理疗愈新路径

    2025-09-06    阅读: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缝香入囊,叩响心纹”多维非遗心理疗愈创新实践团队
  
  近日,我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香包疗愈工作,众所周知,在香包的缝制过程中,一针一线都会舒展情绪,在天然香气的包裹下放松身心,让有着千年历史的香包非遗技艺,成为当代人缓解心理压力的“心灵良药”,这项承载千年文化记忆的非遗手艺,正以“心理疗愈载体”的新身份,叩响现代人的“心纹”。
  香包,作为我国传统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古便有驱虫避秽、寄托情思的功能。如今,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传统文化研究者与心理疗愈师跨界合作,为这项古老技艺注入了心理疗愈的新内涵。
  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杨师傅首先向参与者讲解香包的历史渊源与制作技巧。“选布、裁样、刺绣、填香、缝边,每一步都需要专注与耐心。”杨师傅一边演示,一边解释,“这种沉浸式的手工操作,能让人暂时脱离外界的纷扰,将注意力集中在手中的作品上,本身就是一种‘正念疗愈’。”
  而作为实践者的我们,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香料:薰衣草携着月光的温柔,轻拂焦虑的褶皱,让躁动的心在氤氲香气里渐归平静;玫瑰裹着晨露的甜润,唤醒心底沉睡的柔软,为淡漠的情绪镀上一层浪漫暖意;艾草带着旷野的清冽,驱散疲惫的阴霾,仿佛将山野的清风揣进了衣兜;合欢花缀着暮色的静谧,悄悄抚平眉间的愁绪,让纷扰的思绪随花香缓缓沉淀;陈皮藏着时光的醇厚,用温润气息化开心头的郁结,似老友闲谈般熨帖舒适;薄荷载着晨光的清爽,瞬间唤醒昏沉的神经,为困顿的午后注入一抹鲜活活力;檀香凝着古寺的庄重,以沉稳香气安定浮动的心绪,让人在喧嚣中寻得片刻从容;迷迭香携着海岸的清新,唤醒模糊的记忆,也为专注的时刻筑起一道宁静屏障;丁香含着春日的清甜,轻轻驱散低落的情绪,让愉悦感如花苞般慢慢绽放;酸枣仁裹着秋夜的沉静,用温和气息安抚躁动的神经,伴每一个疲惫的人坠入安稳梦乡。这十种香料,是自然馈赠的“情绪调味剂”,每一缕香气都藏着治愈的力量,在呼吸间温柔叩响心门。我们也由此可知,自然界中的香料似乎也与情绪与心理有了不可分割的缘分。
  在现场,香包的“疗愈属性”被拆解为“触觉、嗅觉、视觉、动觉”四重体验。杨师傅介绍,传统香包的疗愈价值早有记载,《黄帝内经》中便有“香药养性”的说法,如今团队在此基础上做了现代化适配:
  -香料配比:摒弃过于浓烈的传统配方,选用薰衣草、合欢花、陈皮等温和香材,经专业中医师指导,确保香气能舒缓神经、调节情绪;
  -面料选择:以棉麻、真丝等亲肤材质为主,避免化纤面料带来的不适感,让指尖接触时更易产生放松感;
  -纹样设计:除了传统的祥云、福字,新增“月亮”“小太阳”等简约图案,参与者也可自由绘制专属纹样,通过视觉表达释放情绪;
  -缝制节奏:不追求“快工出细活”,鼓励参与者按照自己的呼吸节奏穿针,让手部动作与呼吸同频,类似“手工版正念训练”。
  “非遗的活态传承,不仅要守住技艺的‘形’,更要激活文化的‘魂’。”每一个亲手缝制的香包,都是独一无二的‘情绪容器’。在展示区,挂满了各种各样的香包,我们可以看到,有以功能划分的香包种类,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安神助眠类:核心选用具有镇静安神功效的香材,如酸枣仁、合欢花、薰衣草等。这类香包适合放置在枕边,能通过温和香气舒缓神经、缓解焦虑,帮助改善入睡困难、睡眠浅等问题,尤其适合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的人群。
  2.提神醒脑类:以气味清新、能刺激感官的香材为主,常见有薄荷、迷迭香、柠檬皮、艾叶(少量)等。其香气可快速驱散困意、激活神经,适合挂在工位、书包或车内,适合学生备考、职场人午后工作,或长途驾驶时提升专注力。
  3.抑菌防护类:依托传统“避瘟除秽”理念,选用具有抑菌、净化空气作用的香材,如艾草、苍术、丁香、藿香等。这类香包可悬挂在衣柜、玄关或儿童房,既能减少异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滋生,尤其适合潮湿季节或流感高发期使用。
  4.疏肝解郁类:针对情绪低落、肝气郁结等问题,选用气味温润、能调节情绪的香材,如陈皮、佛手、玫瑰花、檀香(少量)等。香气可舒缓紧绷的情绪,帮助平复烦躁、缓解抑郁倾向,适合长期处于高压环境、情绪易波动的人群,可随身携带或放置在卧室。
  5.驱蚊防虫类:以天然驱虫成分的香材为核心,如艾草、薄荷、丁香、佩兰、菖蒲等。其特殊气味能有效驱赶蚊虫,且避免了化学驱蚊产品的刺激,适合夏季放置在阳台、窗台或儿童推车旁,尤其适合老人、小孩及敏感肌人群使用。
  如今,“缝香入囊”已不只是一项民俗活动,更成为一种“轻疗愈”生活方式。香包疗愈课程可以更多的走入社区服务体系,走进校园、养老院和企业,让这项非遗手艺带着草木芬芳,走进更多人的生活,用一针一线织就抚平心纹的“温柔力量”。

作者:卜玉涵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