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东明县马头镇中心小学的教室里飘着淡淡的红纸香。剪艺志愿服务队带着精心准备的非遗剪纸课走进课堂,用一把剪刀、几张红纸,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艺术和国际语言的大门。
课堂上,队员们化身 “非遗故事讲解员”,为孩子们讲述剪纸英文“Paper Cutting”的同时讲解它 “身世”:从汉代的“镂空”雏形,到2009年入选世界非遗名录,借“福”字剪纸的演变,串联起千年文化记忆,让孩子们明白,贴在窗户上的剪纸,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美好祝福,筑牢文化认同的根基,而多元化的学习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安全教学是第一课,队员们对照“剪纸安全指南”,手把手教孩子们正确的握剪姿势,“剪刀尖要朝自己斜下方,像小刺猬藏起尖刺一样才安全”,将安全意识融入实操细节,让趣味与安全并行。
进入实践环节,队员们分步示范对称剪法:对折红纸、勾画轮廓、沿线裁剪。简单步骤中,孩子们创意迸发,相同步骤却剪出各异作品。当孩子们展开自己的剪纸作品,惊喜与自豪溢于言表,这也成为非遗传承最美的注脚。课程尾声,队员们为孩子们发放剪纸书签,让非遗文化融入日常,延续传承的温度。
这场非遗课堂,是青春助力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队员们用专业与热忱,将古老技艺转化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快乐,在幼小心灵播撒传承的种子。非遗传承任重道远,“Local is Global”(越是本土就越能打动世界)期待更多青春力量接力,让剪纸等非遗技艺“活”在当下“火”向未来,让创新式双语课堂为乡村美育与文化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让非遗之美在代代相传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