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薪火流芳·特色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实践调研】薪火实践团寻访龙江医派传承人徐振宇医生

    2025-09-07    阅读: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
薪火实践团寻访龙江医派传承人徐振宇医生
中医流派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龙江医派正是绽放在黑土地上的一朵奇葩。作为我国北疆崛起的学术流派,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及中医药文化的大交流,龙江医派也在全国生根发芽,开枝散叶。2025年8月2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走进苏州工业园区星塘医院,专访该院中医治未病科主任,龙江医派传人,国医大师卢芳再传弟子徐振宇主任,带我们领略黑土地的独特智慧。 
徐主任以卢芳大师“脾胰同治”理论,向我们介绍了龙江医派的特色。《难经》云:“脾重二斤三两,扁宽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这里的“散膏”被认为是胰脏,故而从《难经》始,中医便有脾胰一体的认识。基于这一认识,卢芳教授在国内首创了“脾胰同治法”用于治疗糖尿病。他认为糖尿病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脾,其基本病理生理是绝对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中医学认为这些物质的代谢(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气化)是由脾所主。
卢芳教授通过临床观察发现,2型糖尿病人很少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症状,而多表现为脾气虚弱的体征。因此,他得出结论:糖尿病是由脾气虚引起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所致。
基于这一认识,卢芳教授筛选组成补脾降糖的方剂,经临床验证,症状改善理想,降糖作用明显。根据病情递减用量,停药后能有1/3的病人不复发。
徐主任同时分享了自身行医的感想,作为北方医派的传人,如何在苏州这样的江南水乡发挥传统龙江医派的优势。徐主任给出的答案是,一方面保留龙江医派“大方猛药”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要适应在地气候时令变化,对传统方剂进行改良。一语以蔽之,即“发扬医派精华,保存当地特色”
访谈结束后,徐主任邀请薪火实践团成员,参观科室特色“三伏贴”治疗并上手实践。从制药,到敷贴,薪火实践团成员产生了深刻的体会。在传统南方三伏贴的基础上,徐主任使用了更多东北道地药材作为敷贴的原料,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上,加入了大剂量的细辛,起到了很好的控制鼻炎作用;在脾胃虚弱泄泻方面,则运用了北五味,刺五加等补益药物。薪火实践团成员在敷贴实践过程中,多次得到病人对敷贴疗效的肯定。 
杏林北疆,寒地生春。 龙江医派如黑土沃野上一株坚韧的参芝,根植北国,枝繁叶茂,融风土之峻烈、民族之智慧、医道之精微于一体。几代国手,薪火相传,或善治热病急症,或巧用峻药猛方,于冰霜之地炽燃仁心仁术,铸就了独具北疆风骨的医学气象。
医道无界,生生不息。 从松花江畔到长江两岸,从《难经》古义到现代临床,龙江医派始终在对话古今、融汇中西中前行。它不仅是寒地医学的瑰宝,更是一种扎根风土、回应时代的医道精神——于北风中采撷温暖,于厚重处生发新芽,永远以生命的温度,叩问着医学的远方。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