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发展质量、基础设施安全紧密相关。暑假期间,为找到更有效的治理办法,齐鲁交通学院“智行一线·青创报国”实践队成员陈张如水及其涌水封堵团队成员围绕地下工程涌水灾害,开展了新型高效封堵装置的研发工作,希望解决现有方案的问题,为地下工程安全提供保障。
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员先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翻看文献,了解地下工程涌水灾害的情况、现有治理方案的不足以及行业里的新技术。之后,团队到实验室开展实践,设计装置模型、做模拟实验,反复测试不同方案的效果和响应速度。
团队结合地下工程环境、涌水特点和行业标准,设计了装置模型,测试不同情况下的工作状态,不断优化装置的结构和性能。
经过努力,团队积极研发新型高效封堵装置,它结合了电磁自响应物理传动系统和膨胀型吸水膜袋。这个装置通过电磁触发、重力引导来固定在巷道内壁,遇到水就能快速启动、自动响应,解决了传统方案反应慢的问题。接下来,还要在更多不同的地下工程场景中测试和评估,根据反馈不断优化,让装置更适应实际情况,效果更持久。
在地下工程安全防护方面,好的技术不是追求理论上的完美,而是能切实解决工程中的难题。这种新型装置能识别地下隐患,防范突水突泥风险,降低事故率,保障地铁、隧道、矿井等工程的施工安全,适用于隧道、矿山、水利、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地下工程,避免重大灾害发生。
未来,团队会带着 “工匠之心,大国担当” 的理念,继续深入工程一线,完善技术,努力成为全球地下涌水治理的标杆,带动行业升级,开创大截面地下涌水灾害治理的新方案,为国家筑牢地下安全防线,用科技守护民生,助力生态治理,让美丽中国的未来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