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赋能新就业群体子女成长,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苏心守候”实践团在“党建赋能”机制引领下,于7月16日至8月13日在苏州市虎丘区永莲社区、常熟市碧溪街道东张江枫苑社区,以红色教育铸魂、自然感悟润心、科技体验启智、地理科普筑基的多元活动,为孩子们铺就一段兼具温度与深度的成长旅程。
红色铸魂:笔墨豆粒间传承信仰 圆形纸卡上,“80”字样与长城轮廓静待绽放。孩子们手握蜡笔大胆挥洒,童心赋予她们源源不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金色麦浪象征丰收,红色旗帜代表热血,而童真笔下的每一抹创新色彩,都是祖国蓬勃生机的生动注脚。斑斓画卷跃然纸上,爱国情怀随笔尖流淌浸润童心。
“重走长征・豆述征程”则以地理坐标为轴,用红豆标记行军足迹,黑豆象征艰难险阻。孩子们在标注“瑞金”“泸定桥”“延安”的路线图上粘贴豆粒,随着蜿蜒豆迹延伸,志愿者同步讲述湘江鏖战的悲壮与草地星火的坚韧。当最后一粒红豆嵌入“延安”坐标,抽象的历史化作指尖温度,长征精神在孩童眼中点亮的光芒里悄然扎根。
图1孩子们展示在圆形纸卡上绘制的爱国主题画作,伍秋晗摄
自然润心:叶脉拓印中守护家园 自然教育让环保意识在实践中萌芽。“绿韵染家国・拓印自然情”活动中,孩子们化身“自然收藏家”,在社区绿地寻觅心仪叶片。经过特制溶液浸润的树叶,被小心铺在素色帆布包上,小锤轻落间,叶脉的精巧轮廓逐渐烙印布面。
志愿者将叶脉纹理与家园版图巧妙关联:“每片叶子都是自然的馈赠,就像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孩子们托着印有梧桐叶、银杏叶图案的帆布包,在辨识叶脉的惊喜中,悄然种下“守护绿意就是守护家园”的朴素信念。
图2孩子们进行叶脉拓印活动制作环保帆布包,伍秋晗摄
科技启智:火箭拼装里点燃梦想 航天梦的种子在动手实践中破土。“筑梦苍穹・火箭启航”活动现场,散落的木质火箭部件如待解的宇宙谜题,吸引着孩子们探究的目光。志愿者讲解木质榫卯结构中蕴含的航天智慧时,木纹与童真目光交汇,仿佛舷窗般透进探索宇宙的微光。
组装过程中,孩子们校准箭体卡槽、旋紧气压舱接口,神情肃穆如航天工程师。当气压导管连接针筒,小手奋力推压引发“砰”的弹射声,腾空的火箭模型轨迹里,仿佛映照着神舟飞船刺破云霄的尾焰,科技报国的种子随气流升腾,在心中悄悄萌芽。
图3孩子们组装木制火箭模型并阅读相关故事,伍秋晗摄
地理筑基:科普课堂上探索世界 地理认知的大门在趣味互动中开启。在虎丘区永莲社区的十天地理科普系列讲座中,实践团以“学海童舟,智趣护航”为理念,将严谨知识转化为生动体验。自然地理板块里,天体运行演示揭开昼夜更替奥秘,地质模型解析火山喷发原理,天气模拟实验还原彩虹形成过程;人文地理环节中,“绿色城市建设”讨论与地图认知活动,引导孩子们从地理视角读懂吴地文化特色与家乡发展脉络。
手工实践更让知识落地生根:制作简易地形模型时,孩子们用黏土塑造山脉河流;绘制“心中的绿色城市”时,将环保理念融入建筑布局。“地图大冒险”等创新活动,让空间想象与综合分析能力在欢笑中提升,环保理念随知识传递悄然扎根。
图4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学习地理知识,蒋伊涵摄
图5孩子们手工制作地形模型,蒋伊涵摄
从红色教育的精神洗礼到自然教育的生态启蒙,从科技体验的梦想点燃到地理科普的视野拓展,“苏心守候”实践团以多元融合的活动设计,让爱国情怀、科学精神、环保意识在孩子们心中同频共振,用专业与爱心为新就业群体子女的成长注入持久力量。实践团团负责人表示,期望这些融合了历史、自然与科技印记的体验,能在“小候鸟”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伴随他们茁壮成长。
图文:伍秋晗/许妍妍/蔡文芹/蒋伊涵/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