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长安大学水环学子赴鄂尔多斯 深入毛乌素沙地开展生态实践

    2025-08-24    阅读:
    来源:长安大学“青春绘绿矿筑梦古榆乡”暑期社会实践队
为将课堂理论与广袤大地相结合,亲身感知我国北方生态屏障建设前沿,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青春绘绿矿筑梦古榆乡”暑期社会实践队于8月18日清晨由西安启程,奔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并于当日下午两点顺利抵达。经过短暂的休整以适应当地环境后,队员们于次日清晨便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紧锣密鼓的实践学习之中。
8月19日一早,实践队跟随在当地进行科研工作的研究生学长的脚步,前往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野外实验基地。在学长的详细讲解与带领下,队员们首先学习并操作了土壤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导出工作,直观了解了现代科技如何精密监测土壤墒情,这是研究水文循环与植被恢复关系的基础。
随后,实践队的认知从仪器回归到自然本身。队员们认识了广泛分布于沙区的典型固沙植物——沙蒿与沙柳,并怀着浓厚的兴趣,仔细观察并对比了在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这些沙生植物对凝结水形成的影响。这一过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植物、水分与沙漠环境之间微妙而至关重要的相互作用,理解了“固沙先节水,节水先识水”的深层含义。
实践出真知。活动的又一高潮是亲自动手挖掘土壤标准实验坑。队员们轮番上阵,挥动铁锹,严格按照科研标准操作。尽管汗水浸湿了衣襟,但通过亲手挖掘、观察土壤剖面、感受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书本上关于土壤水分运移、储存和蒸散发的知识变得无比鲜活和具体。
此次鄂尔多斯实验基地之行,虽为实践之旅的开端,却已让队员们受益匪浅。它不仅是专业技能的初步锤炼,更是一次深刻的生态教育。同学们意识到,生态修复是一项精细而宏大的系统工程,每一个数据、每一种植物、每一项措施都至关重要。大家纷纷表示,将珍惜此次宝贵的实践机会,持续探索,深入思考,力求将所见所闻、所学所感转化为服务绿色矿山建设和地方生态振兴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