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七月,怀着将所学服务于社会、在实践中历练成长的渴望,我与实践团队的同学们一同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任务,并非高深莫测的科研攻关,而是关乎千家万户平安幸福的“小事”——普及安全知识,筑牢生命防线。
定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穿行于城区整洁的街道,感受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漫步于乡村的田埂巷陌,又被其淳朴的民风所感染。然而,在与当地相关部门初步对接和前期调研中,我们意识到,与经济快速发展相伴的,是公众安全意识仍需普遍提升的现实需求。无论是城镇社区居民对家庭用电用气、高层消防存在的模糊认识,还是乡村地区留守儿童和老人对防溺水、防诈骗知识的相对匮乏,都让我们深感肩上责任的沉甸。这是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我们的到来,就是希望能为这片土地的平安祥和贡献一份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深知,照本宣科式的宣讲效果必然有限。为了让安全知识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我们团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我们仔细研究定陶当地常见的安全隐患类型,结合夏季特点,将防溺水(尤其关注周边坑塘、河流)、防中暑、雷电防护、交通安全(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电动三轮车出行安全)以及近期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作为重点内容。团队成员努力学唱几句山东方言,力求用最朴实、最亲切的多土语言与乡亲们沟通,拉近距离,消除隔阂。
离开定陶时,夕阳为这座古城披上了金色的光辉。我们知道,短短数日的实践,所能覆盖的范围和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安全意识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但我们相信,我们播撒下的安全种子,已在定陶的某些角落悄悄发芽。它可能是一个孩子记住了溺水的危险,可能是一位老人避免了一次诈骗,可能是一个家庭排除了火灾隐患。
这次社会实践结束了,但我们关注安全、服务社会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将带着在定陶收获的感动、成长与思考,继续前行,努力学好本领,未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继续为守护人民的安全与幸福贡献青春力量。心系安全,情满定陶,这趟旅程,必将成为我们青春记忆中璀璨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