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汗水润桑榆——暑假助丁奶奶打理菜园实践报告
实践人: 丁彦超
实践对象: 社区独居老人丁奶奶(78岁)
实践时间: 2025年7月10日至8月20日(暑假期间,多次前往,累计约12小时)
实践地点: 丁奶奶家里的小菜园
实践主题: 利用暑假,持续性帮助高龄老人进行夏季菜园管理
缘起:暑假里的牵挂
漫长的暑假开始了,社区里许多老人依然过着平静的生活。我时常想起丁奶奶和她那片充满生机的小菜园。春天帮她翻土播种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盛夏已至,菜园里应是瓜果渐熟,但也意味着更繁重的浇水、除草、防虫工作。想到丁奶奶年事已高,酷暑下劳作尤为辛苦,我便决定利用假期,持续去帮她照料这片承载着她生活乐趣的田园。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丁奶奶时,她布满皱纹的脸上立刻笑开了花,连声说:“好啊好啊,暑假有空就来,奶奶教你认菜!”
实践过程:烈日下的守护
暑假的菜园实践,少了春耕的播种希望,多了份夏日的辛勤守护。
抗旱浇水,汗流浃背(多次,主要任务): 七八月骄阳似火,土地干得很快。浇水成了头等大事。我通常选择清晨或傍晚稍凉爽时去,用水桶或丁奶奶的小水管,仔细浇灌每一垄蔬菜。看着水流渗入干渴的泥土,蔬菜叶子重新舒展,虽然自己早已汗流浃背,衣衫湿透,但心里却无比踏实。丁奶奶总在一旁树荫下坐着,心疼地念叨:“慢点浇,别累着,歇歇喝口水!” 她递过来的那碗凉白开,格外清甜。
除草捉虫,细心呵护(多次): 夏季雨水和高温也催生了杂草和害虫。我蹲在田垄间,小心翼翼地拔除杂草,避免伤到菜苗。丁奶奶会指点我识别不同的杂草和常见的菜虫(比如蚜虫、菜青虫),教我如何更有效地清理。有时需要用手捉虫,一开始有点怕,但在奶奶的鼓励下也慢慢习惯了。这份细心的工作,让我体会到“锄禾日当午”的不易,也感受到守护生命成长的喜悦。
分享收获,乐在其中(穿插进行): 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帮丁奶奶采摘成熟的果实。翠绿的黄瓜、红彤彤的番茄、饱满的豆角……看着自己春天参与种下的种子结出累累硕果,成就感油然而生。丁奶奶总是把最新鲜的蔬菜塞给我:“尝尝,自己种的,没打药,甜着呢!” 分享收获的喜悦,让劳动的疲惫一扫而空。
日常陪伴,倾听心声(贯穿始终): 劳作之余,我常陪丁奶奶在菜园边或屋里坐坐。听她讲过去的故事,聊菜园的变化,说说家长里短。夏日的蝉鸣声中,这份简单的陪伴,让独居的丁奶奶脸上多了许多笑容。我感受到,对她而言,劳动上的帮助固然重要,但这份愿意花时间听她说话的关怀,或许更暖人心。
收获与感悟
这个暑假的实践,汗水浸透了衣衫,也浸润了心灵:
深切体会“粒粒皆辛苦”:持续的夏管工作,尤其是酷暑下的浇水和除草,让我对农业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珍贵有了比春耕更深刻、更持久的认识。每一份收成都凝聚着无数汗水。
感悟“持续性关怀”的力量:不同于一次性的帮助,暑假里多次、持续的照料,让我与丁奶奶建立了更深厚的信任和情感连接。我明白了,对老人的关爱,贵在细水长流,贵在坚持。
劳动创造快乐与连接:在共同照料菜园的过程中,分享收获的喜悦,倾听彼此的故事,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果实,更成为连接两代人情感的桥梁。丁奶奶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也深深感染了我。
个人价值的实现:看到丁奶奶因为我的帮助而减轻了负担,因为我的陪伴而更加开心,我深刻体会到了“被需要”的幸福和个人微小行动所能带来的真实改变。
总结
这个暑假,丁奶奶的小菜园成了我社会实践的生动课堂。在烈日下挥洒汗水,在陪伴中收获温情,我不仅学到了夏耕夏管的知识,更深刻理解了劳动的崇高、陪伴的珍贵以及尊老爱老的内涵。这份独特的暑期实践经历,将成为我成长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未来,我仍会继续关注丁奶奶和社区里需要帮助的老人,用行动传递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