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红色基因寻找小组赴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体验,深入探寻红色基因的历史渊源与时代价值,在革命圣地接受思想洗礼,筑牢信仰之基。
清晨,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纪念馆园区。迎面而来的"胜利之师"雕塑群巍然屹立,99米高的主雕塑象征着"八一"军魂的永恒。队员们驻足凝视,通过对当时时代背景的了解,队员们逐渐体会了解雕塑的创作内涵。一名队员感慨道:"这些雕塑不仅再现了历史场景,更凝聚着敢打必胜的革命精神,这正是我们要寻找的红色基因的具象体现。"

(图为队员拍摄的“胜利之师”雕塑。崔日天供图)
在纪念馆核心展区,队员们沿着"战略决策-战役准备-突破江防-胜利会师"的展陈主线,系统探寻红色基因的历史脉络。巨幅电子沙盘前,战役态势动态演示将那段烽火岁月生动再现。队员们认真观察长江防线的突破过程,不时交流讨论。一名队员表示:"通过这种现代化的展示方式,我们直观感受到了红色基因中蕴含的智慧和勇气。"
文物陈列区让队员们得以近距离触摸历史。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静静诉说着过往:破损的望远镜见证着指挥员的英明决策,褪色的军装承载着战士们的热血忠诚,锈蚀的水壶记录着行军路上的艰辛。队员们在这些实物展品前久久驻足,通过标签上的注释也了解到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一名队员动情地说:"这些实物是红色基因最真实的载体,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初心和使命。"
在"人民支前"展区,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的群众基础。通过多媒体场景复原,当年人民群众推着小车、划着船只支援前线的感人场面栩栩如生。数据显示,渡江战役中共有320万民工参与支前,筹集粮食数亿斤。一名队员深有感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份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正是红色基因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
六大展厅区的互动屏幕成为队员们深入探究的学习平台。多名队员认真查阅历史文献档案,记录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通过自主探究,队员们梳理出红色基因在渡江战役中的具体体现: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严守纪律的革命操守。
在英烈缅怀区内,队员们肃穆瞻仰。在大理石纪念墙上镌刻着一位位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烈士的姓名。许多队员在纪念墙前注视,同时对这些先烈们进行致敬。一名队员表示:"每一位烈士都是一面旗帜,他们用生命诠释了红色基因的真谛,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图为队员拍摄的纪念墙图片。崔日天供图)
在对纪念馆进行完整的参观之后,队员们开展了"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主题讨论。大家结合参观所见所闻,探讨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讨论中,队员们提出要通过新媒体技术让红色故事"活"起来,通过社会实践让红色基因"传"下去,通过创新创业让红色精神"用"起来。
留言区内,队员们用电子笔郑重写下感悟。"红色基因永流传""青春奋进新时代""强国有我请放心"......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既是对历史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此次参观活动持续一整天,队员们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探寻红色基因的内涵和价值。大家表示,要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红色基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通讯员彭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