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边疆发展的宏伟蓝图中,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携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新疆农业大学,共同发起了一场以“青春聚力边疆行”为主题的暑期联合社会实践,三校二十余名师生深入新疆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等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共同书写了边疆“三农”发展的新篇章。
红色寻访:赓续边疆精神,筑牢信仰之基
实践活动的首站,是新疆农业大学校史馆与军垦博物馆。这里,一件件承载着岁月印记的历史文物、一张张定格奋斗瞬间的老照片,无声诉说着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赤诚与奉献。三校师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刻领悟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这是边疆发展不可或缺的灵魂与动力。
“站在这些历史文物前,我仿佛能听到先辈们开拓边疆的坚定脚步声。”河海大学的一名学生感慨道,“兵团精神不仅是对过去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指引。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为边疆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红色寻访,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信仰的洗礼。三校师生在共同的学习中,筑牢了信仰之基,坚定了服务边疆、报效祖国的决心。
文化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族人民团结发展,河海大学实践团将文化交融作为此次实践活动的重点之一。在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站东路街道丰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河海大学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工作者围绕公共事务治理、便民服务创新等话题展开了深入座谈,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凝聚民族共识。河海大学实践团成员带着三校共同的目标与期待,积极交流,共谋发展。
随后,实践团成员走进社区居民家中,与新疆民族学生围坐交流,从习俗文化谈到成长故事,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不仅增进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更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个人心中。
“通过这次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河海大学的一名学生代表三校实践团表示,“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互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边疆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虽来自不同学校,但心却紧紧相连,共同为边疆的民族团结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调研为先:以“两山”理念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在雪域边疆,“青春聚力边疆行”社会实践团还聚焦生态保护与边疆发展的协同路径,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研。在头屯河岸边,实践团成员们实地研学了“排沙漏斗”模型从实验室到工程现场的转化应用,见证了科研创新如何破解河流生态治理顽疾,筑牢边疆生态屏障的生动范例。伫立石门子水库巍峨坝体前,实践团成员们详细了解了水库在灌溉、防洪、发电等方面的综合效能,深刻感悟到重大生态水利工程对保障边疆生态安全、增进民生福祉、夯实发展根基的战略意义。
“这次生态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是边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感慨道,“我们将以此次边疆生态实践为起点,持续深化对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的思考,将科研创新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探索更多生态保护与边疆振兴的协同路径,为边疆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激活农业现代化进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科技赋能显得尤为重要。实践团依托三校在农业、水利、机械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调研科技助农的先进做法。
在新疆玛纳斯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棉花),智能滴灌系统与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协同作业,让“节水增效”从抽象概念变为田间实景。每一株棉苗都能精准喝上水,这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更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而在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员们则亲眼见证了节水滴灌技术的迭代突破,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在破解干旱区用水瓶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这些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在于科技赋能。”新疆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兴奋地说,“作为农业专业的学子,我们更应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边疆农业需求紧密结合,以创新思维助力‘藏粮于技’战略在边疆落地生根。”
三校联合:共筑实践育人新平台
此次联合社会实践,不仅是三校师生对边疆精神的一次深刻领悟,更是对“三农”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精心策划与组织,三校有效整合了优质资源,探索了跨校党团共建联学联践的新模式,为实践活动注入了强大动能。
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联建共建为纽带,拓展合作领域,优化资源共享,共同打造更具活力、更富成效的实践育人共同体。通过这样的实践平台,我们旨在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兴农的卓越人才,为边疆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民族团结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三校联合,共赴边疆,不仅是一次学术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更是一次青春与梦想的激情碰撞。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三校师生用脚步丈量边疆,用行动践行担当,共同书写了新时代青年服务边疆发展的壮丽篇章。(青春聚力边疆行”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