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启航:红色课堂启初心8 月 30 日下午,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内,庄重氛围与炽热情感交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井冈红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全员齐聚,参与“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 专题访谈教学
曾志的 “精神密码”—— 忠诚与廉洁的传承“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刻进骨子里的信念。” 访谈中,石金龙老先生翻开老照片,讲述奶奶曾志的故事:青年投身革命,身居高位仍严于律己,旧棉衣穿多年、子女婚嫁不占组织分毫,临终还留遗愿将骨灰撒井冈山,不给组织添麻烦。这既显 “舍小家为大家” 的境界,更藏 “对党忠诚、廉洁奉公” 的家风内核。
回溯井冈山时期,物资匮乏且遭敌人经济封锁,根据地创新性发行 “工字银元”。它凭稳定价值与官方信用,成为居民流通货币,既为农民购买种子、农具提供交易媒介,激发农业生产积极性,又打破经济封锁、保障军民物资供应,为根据地巩固打牢经济基础。曾志的廉洁坚守,与当时红色金融保障生产的努力相辅相成。“奶奶留下的是精神密码,提醒我们忠诚与责任永不变。” 石金龙的话,让实践团成员深悟红色家风与红色金融交织的厚重。
王清珍的 “信仰力量”—— 苦难中的坚韧光芒“上甘岭坑道里缺物资,却不缺信仰。” 刘航回忆奶奶王清珍的抗美援朝经历:极端艰苦中,她白天冒炮火抢运伤员,夜晚借微光包扎喂饭,即便受伤溃烂也不退缩。“和平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年轻人要记清‘从哪来、到哪去’。” 话语里满是对先辈的敬畏,也藏着红色基因中 “苦难中坚守” 的坚韧,这与井冈山军民困境中发展红色金融、保障生产的精神一脉相承。
深入交流:寄语点亮前行路交流尾声,石金龙留下寄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 曾志之孙石金龙”。十二字既致敬先辈革命与红色金融探索精神,也饱含对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助力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期许。
实践延伸:红力赋能乡村兴这场访谈不仅让实践团触摸到先辈精神丰碑,更让红色家风从 “故事” 变为初心教材,寄语成为精神坐标。实践团队长谭健表示:“红色家风与寄语不是尘封的文字,而是照亮未来的火炬。” 下一步,团队将把所学融入坝上村振兴实践:以 “廉洁奉公” 设计助农金融方案,以 “坚韧不拔” 应对发展难题,以寄语为动力,让红色家风在助力乡村发展中焕发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