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会计与金融学院“井冈红·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老师的全程带领下,围绕“井冈山红色金融政策对乡村振兴的历史借鉴——基于‘金融支持农业发展’视角”核心课题,在红色足迹中感悟初心,在追思缅怀中探寻红色金融的精神密码。
实践团首站探访小井、大井革命旧址。在小井红军医院遗址前,聆听红军战士负伤仍坚守的故事;在大井朱毛旧居,触摸墙上留存的战争痕迹,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金融的发展始终与革命事业同频共振。当年物资极度匮乏,红色金融机构通过精简运营成本、创新信贷模式,为农业生产注入资金活水,正是这份“艰苦奋斗、服务刚需”的精神,让红色政权在经济困境中站稳脚跟,这也为当下破解乡村农业融资难题提供了历史启示。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实践团怀着崇敬之心祭奠先烈。聆听烈士们为守护红色政权、保障金融命脉壮烈牺牲的事迹时,成员们深受震撼——正是无数先烈的坚守,才让红色金融体系得以存续,为革命胜利筑牢经济根基。这份“舍生取义、忠诚担当”的精神,更坚定了大家以红色金融智慧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

实践团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教室聆听革命战士曾志同志后代的分享。“母亲很少讲自己的功绩,却总提起把刚出生的孩子寄养在老乡家的往事——当时她抱着孩子在山沟里躲敌人,老乡主动提出帮忙照顾,说‘红军为我们打仗,孩子我们帮你养’。”曾志后代眼眶泛红,讲述着先辈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为了革命事业,曾志多年未能与孩子团聚,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重逢,而孩子早已在井冈山农户家长大,说着一口地道的井冈山方言。“母亲常说,红军能在井冈山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老百姓的信任,这份鱼水情是革命胜利的根本。”这些质朴的家庭故事,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革命精神的核心,更是当年红色金融得以推行的根基——正是依托群众信任,苏区金融工作者才能深入乡村开展农贷,为如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扎根基层、赢得民心”提供了精神指引。
晚间的红歌教学课上,《我的中国心》激昂的旋律回荡在课堂。歌声中,成员们将对祖国的赤诚与对专业的思考相融:未来推动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既要传承红色金融“扎根人民、服务农业”的初心,更要以创新举措破解发展难题,让红色金融基因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焕发新活力。
当日研学虽已落幕,但实践团对红色金融的探索从未止步。接下来,成员们将把今日的感悟转化为研究动力,深入挖掘井冈山红色金融服务农业发展的经验,尝试构建适配当代乡村振兴的金融方案,让跨越时空的红色金融精神,成为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