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广普通话,7月3日至7月5日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文韵传情 语通万家”乡村振兴推普先锋队近日赴利川市沙溪乡石门村和繁荣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与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开展普通话推广调研活动,进一步了解乡村居民的普通话水平,为普通话推广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图为利川当地党群服务中心)
早在调研活动开始之前,团队便针对两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体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以确保能全面、准确捕捉到不同群体的普通话使用现象与学习意愿。7月3日,团队成员到达利川后,稍作休息便投入到了调研活动中。他们走入村庄的各个角落,无论是田间劳作的伯伯,还是小卖部里忙着收银的老板娘,又或是围坐在一起下棋的老大爷,都是他们的调研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团队发现年龄差异对普通话学习意愿有显著影响,年轻群体学习热情较高,而年长群体则因习惯方言和缺乏学习机会,对普通话学习持保守态度。团队发现受访的青壮年劳动力中,多数人认为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普通话带来的直接助力并不明显。一些年纪较大的受访者,认为在本地生活和工作,方言就足够应对,推广普通话“没有必要”,他们解释道,由于长期使用方言,形成了稳固的语言习惯,且缺少合适的学习机会和途径,更倾向于使用方言交流。
(图为团队成员向村民介绍本次调研活动)
不过,团队也关注到一些积极的现象与建议。在调查问卷开放性回答中,一位受访者为推普提出了宝贵建议,认为应从基础拼音入手教学,纠正方言发音问题,如P和H的混淆等。并且,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冲突,二者可以和谐共存,这也为后续推普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为当地村民填写调查问卷)
在活动过程中,团队还特别注重方言与普通话的和谐共存。在鼓励居民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团队负责人表示表示:“方言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取代方言,而是要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文化交流。”
7月5日活动接近尾声,队员们围坐在临时办公的地方,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形成了初步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普通话推广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还能够促进信息交流,拓宽就业渠道。团队认为,未来应继续加强普通话培训,同时注重方言保护,实现语言文化的多元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对调查材料进行讨论)
“文韵传情 语通万家”乡村振兴推普先锋队此次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普通话推广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未来,文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推广普通话、促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