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武川县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实践队员仿佛推开了一扇历史之门。这座被誉为“塞外小延安”的根据地,曾是晋绥抗日战场的心脏、陕甘宁边区的北方屏障,更是连接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红色血脉”。在这里,蒙汉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长城,书写了救亡图存的壮烈史诗。
步入纪念馆,一幅黑白照片瞬间击中队员们的心:1937年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废墟中哭泣的孩童蜷缩于断肢残骸旁。这凝固的惨痛,揭开了侵略者暴行的冰山一角。展柜中缝满补丁的八路军棉袄、锈迹斑斑的马蹬与电台,无声诉说着物资匮乏下的坚韧——战士们穿着单衣在零下30℃的寒冬行军,嚼着炒黑豆充饥。最震撼的是战斗故事:蜈蚣坝伏击战中,八路军仅用25分钟歼灭日军80余人,缴获机枪9挺;雨夜奇袭陶思浩,百名日伪军在睡梦中溃败。而比枪炮更锋利的是民心!支前模范张兰女为送情报遭酷刑不叛变;村民白生宝肩扛209斤石磨穿越封锁线支援部队;张五子夜闯兽径密布的“钻天沟”,只为向电台传递敌情……蒙汉百姓与军队“松柏根连根,军民一条心”的民歌,正是这血肉同盟的永恒注脚。
这座曾被日寇三次焚毁又三次重建的“郝区政府”石屋,刻着“不屈”的民族脊梁。革命者埋骨于此,非为让我们铭记苦难,而是唤醒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定将“背石磨”的坚韧化为求索动力——学海砺剑,以专业才干筑牢强国根基;躬身实践,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中践行初心;更要做红色基因的火炬手,借新媒体让大青山故事照亮更多心灵。昔年先辈以草鞋丈量救国路,今朝我辈当以奋斗丈量复兴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