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薪火流芳·特色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实践调研】薪火实践团六一散队专访龙砂医派传承人魏学礼教授

    2025-09-05    阅读: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
【薪火流芳·特色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实践调研】薪火实践团六一散队专访龙砂医派传承人魏学礼教授
一场跨越八百年的对话,
在五运六气的玄机与经方的智慧中,
年轻学子触摸中医活态传承的脉搏。
为探寻中医流派的传承与创新,体悟龙砂医派的学术精髓,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六一散队近日专访了龙砂医派代表性传承人魏学礼教授。从核心学术思想到地域诊疗特色,从传承脉络到中医未来,魏教授的分享为实践团成员打开了深入理解龙砂医派的大门。
三大核心特色:构筑龙砂医派学术根基

谈及龙砂医派的鲜明标识,魏学礼教授首先点明了学派的三大核心特色。
其一,五运六气的临床运用是龙砂医派最突出的特点。虽《黄帝内经》早有五运六气相关记载,但多数学派未对其深入发展,而龙砂医派始终深耕此领域。在顾植山老师的推动下,五运六气不仅用于疾病预防,更融入内、外、中(中医)科临床治疗,此前对新冠疫情的有效预测,便是其临床价值的有力印证。
其二,三阴三阳开合辨证是学派解读六经辨证的独特视角。中医辨证体系中,六经辨证、气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各有侧重,龙砂医派则以三阴三阳开合的动态思维解读六经辨证。以乌梅丸为例,其常用于治疗夜间呕吐、失眠等上热下寒证,正是基于此辨证思路对厥阴病的精准应对。
其三,膏方治未病的理念,源于“冬藏精”的中医理论。龙砂医派将这一理论与临床结合,通过肾命膏方实现“治未病”目标,为预防保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差异与特色:龙砂医派的独特诊疗路径

当被问及龙砂医派与其他学派的理论差异时,魏教授以温病学说和经方派为例进行对比。吴门医派以卫气营血辨证应对温病,而龙砂医派则主张“六经通于温病”,从六经角度解读温病病机;以黄老师为代表的经方派强调“以方对症”,龙砂医派则注重“运气周期与体质辨证”双维度结合,既考量天地运气的变化规律,又兼顾个体体质差异,让诊疗更具整体性与针对性。
地域民俗也深刻影响了龙砂医派的诊疗风格。环太湖流域自古有冬令服用膏方的习俗,龙砂医派将其升华为“冬至益肾阳”的理论,明确膏方需在冬令贴敷,契合季节养生规律;此外,学派传承的“志和堂包煎技艺”已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技艺针对江南地区湿气重、民众易患浮躁湿痹的地域特点,在药材煎煮环节精准应对,凸显“因地制宜”的诊疗智慧。
传承与展望:从坚守原方到中医未来

关于龙砂医派的传承脉络,魏教授介绍,顾植山教授为学派第四代传人,自己与同代从业者则为第四或第五代传人,正肩负起传承学派精华的使命。回忆求学经历,魏教授提及最深刻的感悟——老师们对“原方”的坚守:“跟随多位老师学习时发现,他们临床用药多依循原方,不轻易加减,这是对经典的尊重,也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谈及中医未来,魏教授充满信心。他表示,随着大众健康意识提升,中医“治未病”理念与自然疗法的需求持续增长;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中医科研突破与人才培养注入动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中医融合,让诊断更精准,也助力古籍挖掘与治疗方案优化。同时,中医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正逐步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未来,中医必将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为人类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此次专访,不仅让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六一散队成员深入了解了龙砂医派的学术魅力,更坚定了他们传承中医、服务健康的信念。薪火相传,岐黄之路正青春!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