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流芳·特色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实践调研】薪火实践团“医”脉溯源小队寻访“丁氏痔科”传承之路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孙思邈
(排版)
“三百年世家仁术,方寸间解苍生之痛。”“丁氏痔科”源起扬州市江都区嘶马镇,以独创的枯痔、挂线、结扎三大疗法闻名。1956年,其第八代传人丁泽民先生将凝聚家族心血的秘方、药物及专科器械无私捐献给了国家,为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石。2014年,“丁氏痔科”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传统医药“活态传承”的典范。
2025年8月7日,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的“医”脉溯源实践小队走进了南京市中医院,聚焦国家级非遗项目“丁氏痔科”,采访了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皇甫少华医生,探寻了百年医术如何通过“守正创新”服务现代健康需求。
【人物聚焦】
皇甫少华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第六批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盆底专业委员会理事,在国内率先开展干细胞治疗复杂性肛瘘研究,对保留括约肌的解剖式瘘管切除术、环状痔的微创治疗与肛门外观整复、术后疼痛管理有丰富经验;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市级课题1项;参与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面上项目、省攀登计划项目、国家GCP项目多项;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及翻译著作多部。
实践小队成员杨锦璐专访了皇甫少华医生,探寻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丁氏痔科”的百年传承与创新之道。这项始于清康熙年间的独特技艺,如何在当代焕发新生?皇甫医生娓娓道来。皇甫老师介绍,该流派核心在于三点论治智慧:一是强调
整体辨证与局部辨病相结合,从人全身出发考量病灶;二是主张
外治为主,内外结合;三是秉承
“温存护肛”理念,倡导“祛痔存皮”和“损伤控制”,最大程度保护肛门功能。在此理论指导下,丁氏痔科孕育出一系列特色疗法,包括:
“松解配合护创”疗法、
分段齿形结扎术、
无砒枯痔技术等,疗效显著,在患者中享有盛誉。
随后,由皇甫医生带领实践团一行参访了南京市中医院的科创楼,深入了解了该院的
历史沿革与发展成就。一面文化墙清晰梳理了医院发展脉络:1934年,其前身“首都警察厅医务所”在南京成立,仅有三张病床、两只药箱。历经岁月变迁,如今已发展为一家大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在“传承精华”展区,皇甫医生着重讲解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丁氏痔科医术的传承与贡献。“守正创新”展区则通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景照片、《中医药工作简报》等文献资料,翔实记录了医院在新时代背景下,将“
弘扬中医文化,守护民众健康”的使命融入现代临床实践,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
在诊疗大厅,
“健康驿站”内惠民产品及
中医文化展区的珍贵文献,分别展示了服务民生的初心与革故鼎新的精神。最后,实践团移步重点关注的肛肠中心。住院部墙面悬挂的众多
国家级、省市级重点专科认证奖状,彰显其在领域的强大引领力。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该中心特色品牌——
“排便障碍性疾病诊疗平台”。该平台由我国
著名中医肛肠病专家、“丁氏痔科”第九代传人丁义江教授领衔创建,有效整合了各种医疗资源,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其
影响力辐射全国,已成为
肛肠疾病诊疗的标杆。这座近90年历史的医院,正通过将中医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服务相结合的有益实践,深刻印证了中医药守正创新的时代内涵。
传承创新并重,擦亮中医文化瑰宝此次寻访,“医”脉溯源实践小队深刻感受到,“丁氏痔科”三百年传承之钥,不仅在于守辨证护肛之根本,更在于熔古铸今的创新实践。从捐献秘方服务国家建设,到科技赋能攻坚疑难病症,非遗技艺正以仁心仁术书写中医现代化的时代答卷,为“健康中国”注入不竭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