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流芳·特色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实践调研】薪火实践团岐黄万里队寻访孟河医派传承人对话孟河医派传人探寻中医的守正与创新岐黄万里队寻访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是在中医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流派之一,其“纯正清灵”的施治理念与绵延不绝的传承脉络,如今仍然为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8月12日,薪火实践团岐黄万里小分队的成员来到
新北孟河门诊部,与张李唯、胡正远、林云鹏等多位孟河医派传人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从师承渊源到临床诊疗,从经典传承到现代发展,三名医生讲述着孟河医派在如今中医事业中的守正与创新,让小队成员收获颇丰。
#01 一脉相承:孟河医派的独特印记继承发展孟河医派历经时间的考验,如今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张李唯医生主要承袭上海丁家(丁甘仁)的学术思想;林云鹏医生有着丰富的师承经历,早年师从其父、党波平宗师之弟子林松青,后拜上海中医医院名老中医方国梁先生、丁济万之弟子林东海主任为师,并得到孟河医派传人马心安等名医的指导。
思想理念在诊疗理念上,“纯正、清灵”是孟河医派的鲜明特色。胡正远医生向小队成员解释,这和江南地域特质有所关联——南方人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对较弱,故在施治的时候讲究“因时因地因人”的道理,用药轻盈化湿。像三仁汤、王氏清暑益气汤这两个方剂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以薄荷、香薷、厚朴等轻清之药为主,少用龙骨等质重沉降之品,这类用药剂量精简却有着显著的功效。
薪火相传 守正创新 01
#02 诊疗之道:从脉诊细节到病症施治 #教研赋能# 

1
张李唯医生中医诊断中,脉诊常被大众视为“玄妙”的存在。张李唯医生认为,脉诊是中医诊断非常重要的一环,首诊时一定要亲自摸脉,再结合望、闻、问,四诊合参后方开处方。举个例子,气血虚弱者的脉象多沉而迟,体壮者的脉象多弦滑且易出汗;细脉看似简单,实则同样也有着浮细、沉细的区别,女性脉象相对来说偏细,同一个人在产后和健康状态下的脉象也有所不同,这些都需要仔细分辨。
2
胡正远医生 胡正远医生则补充到:脉象会受体型的影响,胖者可能手感如沉脉,因此更加需要结合不同方面全面辨证。在肿瘤的治疗上,他主张无论良性、恶性,都要从气滞血瘀来论治。这一思路源于过往的实践,早年曾认为肿瘤和气、痰积聚相关,多用理气药和归肝经药物来进行治疗,像是以柴胡为君药的柴胡疏肝丸,如今则在辨证的基础上深化了对病理机制的认知。
3
林云鹏医生 林云鹏医生曾在多年的从医经历中接触到了很多种类的病症,像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性皮炎,以及肠胃不好、肝胃不和、易打嗝、食后饱胀、胃寒、肝火旺等问题,他在临床诊疗中不断积累着经验,深化了自身对病症的认知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应对方案。
诊疗之道
#03 传承之思:坚守与期许并行 #守正创新#
谈及孟河医派的当下与未来,几位医师均流露深切关切。
张李唯医生认为,孟河医派在现代中医体系中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孟河医派的传承不仅限于国内,在海外的诊疗中也有了些许成果,但如今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师承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慢慢体悟,深化对中医诊治的理解,才能真正掌握到中医诊治的精髓。他同时指出,中医虽然不是急症治疗的首选,但在应对复合、复杂的慢性疾病时,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尤为突出。
胡正远医生则坦言到,传承的难点在于当下社会的浮躁之风渐盛,能沉下心来钻研中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对于中医学子,他给出了恳切的建议:少沉迷游戏,多潜心读书,既要备战考研提升学历,更要深耕《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广泛研读医案来开阔视野;基础理论是中医人的立身之本,需要终身研习。他特别强调,中医学生应追求全面发展,打破分科局限,让针灸、方剂等技能齐头并进,正如前段时间列车上,中医学子与老师联手,仅用三分钟便以针灸施救维吾尔族突发急病老人,足见中医技能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性。
现场图集林云鹏医生对孟河医派的传承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师承缺乏对课本理论的钻研与了解,院校教育中的课本知识更加系统化,有些师承的老师可能会不愿意倾囊相授,所以还是要经过系统化的院校教育打好基础。在经典学习上,他觉得张仲景《伤寒论》中讲到的传统伤寒现在较少,吴瑭的《温病条辨》中有诸多可借鉴之处,比较受欢迎,对于伤寒略微了解即可,不必过度深究,中医需要创新发展,就像农业从传统耕作走向无人机、收割机的时代一样。而对于孟河医派有借鉴意义的著作,他提到四大医派的病案,但也指出过去有些病例的治疗方案与现在有所区别,比如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这类较难治的病症,过去教科书上没有,且现在病人多为阳虚、湿气重,与不节制欲望、劳累过度等有关。
#04 薪火不息:让中医智慧照亮未来 此次名医堂之行,我们深切感受到孟河医派传人们对中医的赤诚与坚守。从“纯正清灵”的施治理念到四诊合参的诊疗细节,从对经典的取舍传承到对创新的积极探索,他们用数十年的实践与思考,诠释着这一古老医派在当代的生命力。
传承之路虽有挑战,但正如各位医师所言,无论是师承制的口传心授,还是院校教育的系统奠基,亦或是对经典与现代的融合创新,都在为中医的延续注入力量。相信在一代代中医人的努力下,孟河医派的智慧将不断传承,中医文化也将在守正创新中,持续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独特价值。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