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流芳·特色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实践调研】薪火实践团孟河青囊团探访费伯雄故居、孟河医派博物馆
【薪火流芳·特色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实践调研】薪火实践团孟河青囊团探访费伯雄故居、孟河医派博物馆
寻访孟河医派源头
感悟岐黄薪火魅力
在上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中,薪火实践团·孟河青囊团通过采访三位孟河医派的当代传承人、研究者,对孟河医派这一脉的中医瑰宝有了更为立体和深刻的认识。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医派的历史温度与文化底蕴,薪火实践团·孟河青囊团于2025年7月18日和2025年8月1日走访了清代孟河医派奠基人之一——费伯雄先生的故居及孟河医派博物馆两处地点,并以此开启了一段沉浸式的中医文化寻根之旅。
费伯雄故居——触摸历史的温度,感悟医者仁心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大南门内17号
费伯雄生长在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先儒后医,幼聪明异常,6岁便能做联。稍长善研天文,六壬技击,诗酒琴书,冠于郡邑。清道光三年,他受知于王九峰。道光十二年,33岁时考取秀才功名,然而他无意仕途,专志治医,有名士为名医之称。悬壶执业不久,即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道光年间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效果显著,因此获赐匾额和联幅,称道其是活国手。
到咸丰年间,费伯雄已名播大江南北,每日求诊者接踵而至,成为孟河医派的首位开创者。《清史稿》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费伯雄为孟河医派之首。共和国建国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孟河四大家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功绩,由他们为核心而形成的孟河医派似一颗灿烂的明星,照耀在清代末年、民国初年的医坛上,流派所及,至今未衰。
费伯雄一生孜孜不倦地摸索,一切从临诊实际出发,博采古今学术之精华,不掺杂门户偏见,努力探求立论平允不偏的醇正医学。所著医书对杂病的记录详细,最初著有《医醇》但毁于战火,后撮其要义集成《医醇賸义》,总结了他一生治疗杂病的学术经验,为后世造福。
费伯雄先生主张“和缓”“醇正”,强调治病求本,用药轻灵,这对当下的中医学习和临床实践仍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在故居的院落中,费先生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精神穿越时空,却依然熠熠生辉。
孟河医派博物馆——沉浸式体验,感受医派脉络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和平北路23号常州市中医医院七楼
孟河医派博物馆依托医院深厚的文化底蕴,系统展示了孟河医派的历史渊源、代表人物、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馆内精心划分为三大主展区:“医派之源”、“医派之成”与“医派之盛”,每一展区都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典籍,引领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流派的源流、形成与发展。
医派之源:追溯孟河医派的起源,展示其如何在江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形成独特的医学理念。
医派之成:介绍以费伯雄、马培之等为代表的医家群体如何通过临床实践与理论创新,使孟河医派逐渐成熟并形成体系。
医派之盛:展现孟河医派在清代中后期至近代的鼎盛时期,其影响力如何辐射全国,成为中医界的重要流派之一。
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孟河医派的辉煌历史,更结合现代医疗实践,展现了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从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孟河医派并非尘封的历史,而是活态的文化,在守护人民健康的事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承与创新,任重道远
此次探访费伯雄故居与孟河医派博物馆,对孟河青囊团的每一位成员而言,都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礼和思想启迪。不仅近距离接触了中医历史的瑰宝,更深刻理解了“传承与创新”的时代意义。
传承是根基:孟河医派之所以能绵延数百年而不衰,离不开一代代医家对学术精髓的坚守与传承。费伯雄等先贤的医德医风、学术思想,不仅是杏林史上的璀璨明珠,更是留给后代中医学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创新是动力:在传承的基础上,孟河医派医家们也并非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吸收新知,与时俱进,而这也提示着新时代的中医学子应在深刻理解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让古老的中医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结语——薪火相传 流芳百世
此次以“薪火流芳”为主题的调研实践活动,让孟河青囊团的每一位成员都更加坚定了学好中医、传承中医、发展中医的信念,并决心将此次探访的所学所感所悟,化为未来学习和实践的动力,从而努力将孟河医派的宝贵经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特色中医流派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岐黄薪火代代相传,流芳百世!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