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新农人与土地的双向奔赴:寻找生态智慧农业的青春助力与科技引擎

    2025-09-05    阅读: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彭珂
  实践首站,团队从华中农业大学企业孵化器启程,了解国淼华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来时之路。创始人黄淼和以王城镇桃园改造为例,展示"技术破壁"如何实现资源循环与农民增收的双赢。“中小农户的瓶颈在于技术落地”,这位从“种植爱好者”转型的“科技农创客”强调。参观工作室时,团队成员注意到,工作人员正在设计的水肥一体化系统与学生们课堂上操纵的模拟系统一脉相承,印证着"从实验室到田间"的成果转化链条。
  在黄淼和的带领下,实践队还走访了汉南经开区太白湖东荆农场,进行了一场生动的智慧农场展示课。果树间距及分布、修剪灌溉技巧、水产果树的有机融合,走访途中的每个细节都隐藏着智慧农场的实现密码,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运用、果树的习性都是课本知识的生动写照。随后,队员们手持终端设备巡园,记录苗木野枝、积水等异常数据,为智能果园管理系统累计案例数据。
  在精细化分并且种植不同品种作物的蔬香园里,“落花生”实操课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农技细节。“顺着花生茎秆生长方向将其轻压,使花能更多地接触地面,同时需格外注意不能压折茎秆。”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智农2305班刘思琦在田间笔记写下这些操作要领。随后,在共享农场的西瓜间苗环节,队员们发现,看似简单的疏苗操作,实则需要综合考量株距、长势甚至未来市场规格。在经历选育、种植、养护之后,果实便能顺利从土壤里孕育出来,静候七八月的丰收。
  在参观完现实生活中投入生产的智慧果园基地后,队员们还走进了果树教学实践基地及柑橘展示基地,用科研视角感受智慧农业运作的底层逻辑。在猕猴桃展示区,即将成熟的果实挂满了大棚,长势喜人。黄淼和向队员们介绍,这里的猕猴桃种植借鉴了外国先进技术,实现了果实自动重新结果,大大提高了产量。
  在柑橘实践基地,整齐排列的柑橘果树间作收获有利于土壤的休养,同时便于机械化采摘。盆栽的柑橘果树则依赖滴灌系统与智能调控系统实现营养获取与成长丰收。
  七天的实践行程虽短,但是实践队不仅看到了像黄淼和这样的新农人在农业这片沃土不断深耕,而且感受到了精细化管理对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奔向土地的新农人感受着土地的脉搏,将科技深度融入现代农业的肌理,让传统农业逐渐被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精准执行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所替代。这场融合了智能装备、数字农业、产学研联动的实践表明,当青年智慧遇见乡土中国,科技赋能的故事正在田间地头蓬勃生长。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