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9月初,中南大学港澳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潮涌粤东,向新而行”——数字化时代潮汕地区发展综合调研实践团奔赴潮汕地区,深入探访牛肉火锅非遗工坊、彩瓷绣艺传承基地及数字化物流企业,在一线调研中触摸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揭示数字时代区域经济与文化传承的双重路径。在潮汕地区,非遗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活跃于锅鼎、瓷釉与针线之间的生命力。实践团从非遗技艺的守正创新展开,首日走访仰中美术馆、百师园与明德园,见证潮州彩瓷、潮绣、手拉朱泥壶等传统技艺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触摸非遗的“传统内核”与“数字外衣”。调研中,团队还向仰中美术馆、百师园赠予纪念牌匾,搭建文化交流长效平台。
紧接着,团队也探访了潮汕牛肉火锅这一非遗美食与现代经营理念的深度融合。在潮牧牛火锅城,从自建屠宰、冷链配送到终端销售,构建起一条高效可控的产业链,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数字化平台实现跨区域品牌推广。在蔡溪记非遗体验馆,团队见证了科技如何为老技艺注入新活力:通过记录老师傅手工数据并导入机械臂,实现牛肉丸标准化生产;与本地技校合作开发课程,将“全牛宴制作技艺纳入教学,切实破解传承难题。
图为汕头全牛宴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蔡伟勉接受团队成员张韵然的采访
图为实践团队在蔡溪记非遗体验馆合影
当目光转向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脉络,数字化物流的转型实践成为调研的另一重点,团队走进广东华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探寻物流电商的数字化转型之路,看到了中小电商物流企业以技术突破困局的生动实践。面对行业价格战与数字化高投入的双重压力,华翔公司没有陷入低价竞争,而是以“技术+生态”破局:自主研发系统,实现订单、仓储、追踪全流程电子化;通过大数据预判热销品类提前备货,将跨境物流时效缩短至2-3天,并通过技术共享、校企合作等方式持续优化服务、降低成本,走出了一条“小而美”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图为实践团队与华翔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图为实践团队在广东华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影
从火锅到彩瓷,从物流到电商,潮汕地区正以开放务实的态度迎向数字时代。非遗传承不再局限于师徒口传,而是借助数据、课程、新媒体拓宽边界;物流企业拒绝内卷低价,以技术赋能和资源整合提升服务体验。
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产业升级,唯有坚守本质、拥抱技术、连接人群,才能在变革中守住根脉、打开新局。潮汕味道、潮艺匠心、潮商智慧,正藉数字化东风,走出岭南,飘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