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有害生物调查实践团圆满完成了以“草地贪夜蛾调查与防治”为主题的暑期专项实践。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学、研、辩、行”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索了这一重大农业迁飞性害虫的防控之道,展现了新时代农科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一、扎实前期准备:筑牢理论根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7月1日起,实践团便进入了紧张有序的前期准备阶段。队员们系统学习了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习性、识别特征、危害规律以及国内外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为后续的实践和深入研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深入研讨辩论:碰撞思想火花
实践绝非走马观花,而是深度的思考与碰撞。7月6日,团队举行了草地贪夜蛾研究进展汇报会,各小组分享了前期学习成果。7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辩论赛将实践活动推向高潮。围绕防治核心难题,队员们设立了多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辩题。这场辩论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思辨与表达能力,更深化了大家对绿色、可持续防控理念的理解,激发了科技兴农的创新思维。
三、践行生产应用:求真知于实践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8月25日,实践团奔赴里下河农科所,开展了关键的生产考察环节。队员们重点考察了生物农药的试验与生产过程。通过与科研人员及农户的深入交流,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也体会到了将论文成果转化为田间技术的实际挑战。
此次社会实践是一次知行合一的深刻历练。从课堂到车间,从理论到辩论,同学们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综合能力,坚定了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理想信念。他们用智慧服务农业,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心系家国、脚踏实地的优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