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大河安澜”实践心得

    2025-09-04    阅读:
    来源:赵津婵
        在 2025 年的暑期,我有幸加入了河海大学“大河安澜”黄河生态文化发展寻迹与护河行动实践团,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对黄河的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以及流域内的社会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与感悟。
一、初探黄河
        在出发前,我们对黄河的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但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深入实地考察时,才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开封市水利局的专题座谈会上,工作人员通过沙盘模型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当地灌区布局、水资源分配逻辑与运行现状,这让我对黄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我了解到,黄河水资源的分配不仅涉及到多个省份和地区的用水需求,还要考虑到生态保护、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我更是深刻认识到,提高引黄灌溉效率、制定合理的生态补水策略对于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实地勘察黄河等地
        在实地勘察的过程中,我们先后走访了柳园口黄河湿地风景区、金明池调蓄水库等地。在柳园口湿地,我亲眼目睹了黄河“地上悬河”的壮阔与险峻,也看到了当地居民在黄河治理中所取得的成果。而在金明池调蓄水库,澄澈的湖水、栖息的水鸟,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生态的美丽与生机。但黄河的生态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垃圾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存在。这让我意识到,黄河的治理和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

三、黄河文化溯源
        黄河不仅是一条自然之河,更是一条文化之河。在郑州市黄河博物馆,我们追溯了黄河下游的变迁,参观了治黄照片墙,聆听了古朴的黄河号子,观赏了羊皮筏实物,这些都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蕴。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明白了保护黄河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保护黄河的自然生态,还要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四、校园宣讲与村落调研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走进了开封市五一路第一小学,向同学们讲述黄河的生态价值、水患历史与治理成就,让护河理念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看到孩子们眼中对黄河的好奇与敬畏,更加坚定了我们传递护河理念的决心。此外,我们还赶赴柳园口乡和尚庄,探寻黄河与村落共生的百年记忆。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在黄河治理中所经历的变迁,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望。村民们希望规范黄河游览区的经营,让生态资源变成增收的活水。这一诉求也让我们认识到,黄河的保护与发展需要兼顾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只有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黄河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我们既要加强对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又要加大对黄河生态的保护力度,治理污染,修复生态;还要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更要关注流域内的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感自己肩负着保护黄河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黄河的生态保护,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就一定能够让黄河这条“母亲河”永远安澜,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我大学生活中一段难忘的经历,更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不断前行,为守护我们的“母亲河”而努力奋斗。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