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大学子深入哈拉玉宫乡:热忱服务基层
2025年暑期,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哈拉玉宫村,开展为期数日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基层工作、体验乡村生活、开展文化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现状,为乡村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基层工作里的青春实践
在哈拉玉宫村的办公区域,实践团成员与村干部们一同投入到村务工作中。“原本以为基层工作只是简单的文书处理,真正上手后才发现,每一项数据、每一份材料都关系着村民的切实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实践团成员邓依伦看着手中的村民信息表说道。
村干部李主任正俯身指导成员们核对数据,他指着电脑屏幕上的表格解释:“这些信息涉及村民的医保、养老等福利保障,必须保证准确。”在他身旁,实践团成员刘畅正拿着手机录入信息,屏幕上清晰显示着数据填报界面,另一侧的村干部则手持纸质材料,逐行与电子表格进行核对,确保信息精准无误。
除了文书工作,实践团还跟随村干部走访村民。“和村民交流要讲究方法,得把政策‘翻译’成大家听得懂的话。”参与过走访的成员刘佳分享道,“有位村民对农田灌溉的时间安排有疑问,我们跟着李主任一起去他家,用聊家常的方式解释清楚,最后村民握着我们的手一个劲道谢。”
烟火气中的文化交融
乡村生活的烟火气,在一场与村民共办的烧烤活动中尽显。在哈拉玉宫村的一处院落里,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们围站在老旧却实用的烧烤架旁,木柴燃烧的火焰欢快跳动,肉串在铁签上滋滋冒油,袅袅烟雾混着肉香飘向院落上空。“这是我第一次和村民一起烧烤,叔叔阿姨们教我们怎么掌握火候,感觉特别亲切。”实践团成员李想一边小心翻转烤串,一边笑着说道。旁边的村民大叔笑着递过几串烤好的肉:“孩子们远道而来,尝尝我们哈拉玉宫村的味道!”
晚餐时,村民们更是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房间里,长桌上摆满了各色菜肴:色泽红亮的大盘鸡散发着浓郁香气,清爽的凉拌菜码得整整齐齐,还有新鲜果子在盘中堆叠出诱人的形状。大家围坐在一起,村民张阿姨一边给成员们添饭,一边热情地说:“我们这儿的饮食就讲究个实在,希望孩子们能吃得习惯。”实践团成员们品尝着美食,与村民们聊着天,从庄稼的收成谈到大学的生活,文化的差异在轻松的交流中消弭,情感的纽带在欢笑中悄然系紧。
升旗仪式下的精神传承
清晨,哈拉玉宫村的广场上,天色刚亮透,一场庄严的升旗仪式便拉开了序幕。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们整齐列队,面向国旗肃立。随着国歌奏响,五星红旗迎着晨光缓缓升起,大家的目光紧紧追随那抹鲜红,现场肃穆而庄重。“在乡村参加升旗仪式,感觉特别不一样,能真切感受到村民们对国家的热爱,这种情感特别有感染力。”实践团成员李奇恩望着飘扬的国旗说道。
仪式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部分村民在国旗杆下合影,晨光为他们的身影镀上一层暖光,也映照出青春与责任交织的模样。1村支书介绍,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村里的传统活动,“这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凝聚村民精神、传递爱国情怀的方式,希望孩子们能从中学到责任感,把这种精神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实践中的成长与感悟
数日的实践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聚在一起交流收获。“以前对乡村的印象只停留在书本和想象中,这次亲身参与村务、和村民打交道,才知道乡村发展既有蓬勃的机遇,也面临着实际的挑战。”团队队长陈峰总结道,“我们学水利与建筑专业,或许能在乡村的灌溉系统优化、民居建设升级等方面,为哈拉玉宫村出点力。”村民们对实践团的到来也满是认可,村支书感慨道:“这些大学生很踏实,愿意听我们说话,也能帮着做不少事,希望以后能常来,和我们村里多交流。”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