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提县波斯坦社区的“红领巾小课堂”内,一张张大象迁徙的图片在屏幕上缓缓展开,孩子们的目光被画面中漫步的象群牢牢吸引——塔里木大学“心若向阳 次第花开”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正以“西双版纳亚洲象迁徙”为故事线,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宣讲。7月14日,这场充满温度的生态科普,让孩子们在聆听象群故事的同时,读懂守护自然的意义。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以“一群特殊的‘旅行家’”为引,拉开宣讲序幕。通过图文与短视频结合的形式,生动还原西双版纳亚洲象的迁徙历程:从象群离开栖息地开始漫长旅途,到途经村庄时与人类的温暖互动——村民主动投喂香蕉、玉米,为象群让路;工作人员用无人机监测、设置临时饮水点,全程守护象群安全;最终象群在人类的守护下,顺利返回适宜的生存环境。一幅幅画面、一段段故事,让孩子们仿佛跟随象群走完了这段特殊的旅程。
在讲述过程中,志愿者们巧妙穿插生态知识:“大象是‘生态工程师’,它们踩踏树木、传播种子,能帮助森林更新;而人类的守护,不仅保护了象群,也保护了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同时结合迁徙中的细节提问引导:“为什么村民要给大象准备食物?”“工作人员为什么要用无人机监测?”通过简单的互动,让孩子们理解“人类尊重自然、自然也会回馈人类”的道理。

为了让“和谐共生”的概念更易理解,志愿者白雨繁还分享了更多身边的例子:“就像我们保护社区里的花草树木,它们会为我们提供新鲜空气;我们不伤害小鸟,它们会帮我们捉害虫。人与自然就像好朋友,互相帮助才能一起美好地生活。”孩子们认真倾听,不时点头,眼神中渐渐多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珍视。
宣讲后,志愿者们组织了“我是小象守护者”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心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有的孩子画了大象在森林里漫步,身边有小鸟陪伴;有的画了小朋友给大象喂食,象群温柔地低头回应;还有的画了长满花草的村庄,大象从村口缓缓走过。每一幅画里,都藏着孩子们对美好生态的向往。

当孩子们带着对大象的牵挂与对自然的热爱离去时,那份守护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已悄悄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珍贵的“生态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