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三下乡——公法学院开展社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宣传志愿活动

    2025-09-08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为深入提升社区居民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学子服务社会的专业力量,9月3日下午,公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于社区活动中心成功举办了一场以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为主题的宣传宣讲活动。此次活动是学院“安全知识进社区”系列活动的重要实践,通过系统化的知识讲解、互动式体验和实操性演示,切实增强了社区居民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PPT,系统性地向居民讲解了台风、暴雨、雷电、冰雹等常见气象灾害的形成原理、发生规律及潜在危害。讲解内容不仅科学严谨,更注重贴近居民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志愿者以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气象灾害事件为案例,配合动态示意图和短视频,生动展示了灾害发生的过程和应对的关键环节,极大增强了宣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预警信号识别环节,志愿者详细解读了由气象部门发布的不同颜色、不同等级气象预警信号所代表的含义,指导居民如何通过电视、手机、社区广播等渠道及时获取预警信息。针对老年人群体信息接收渠道有限的特点,志愿者们还特别介绍了“邻里守望”互助模式,鼓励建立社区灾害信息共享机制。
随后的互动问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居民们围绕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防灾问题积极提问:“雷电天气是否可以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低洼地区暴雨积水该如何提前防范?”“家里应该常备哪些应急物资?”志愿者们结合专业知识一一予以解答,并提出科学实用的建议。现场讨论热烈,笑声掌声不断,防灾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传递。
 
在实操演示环节,志愿者们向居民分发了气象防灾减灾手册,并就手册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了逐一说明和演示。内容涵盖应急物品储备、家庭逃生路线规划、灾后防疫要点等各个方面。志愿者现场展示了应急包的标准配置,包括饮用水、食品、急救药品、手电筒、应急哨等物品的选择与保管注意事项,并邀请居民代表现场进行模拟操作。针对社区特点,志愿者们还专门设计了“灾害情景模拟”小游戏,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居民亲身体验在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发生时应如何正确避险。这种参与式、体验式的宣传方式,极大增强了居民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获得了现场居民的一致好评。社区活动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非常及时和必要。志愿者们的讲解清晰易懂,互动形式新颖有趣,特别是应急物品的实际演示和逃生路线的现场规划,让我们社区居民真正掌握了实用的防灾避灾技能。”

志愿者们表示,学院将持续引导学子投身于此类富有意义的志愿服务中,不断完善“高校-社区”防灾减灾教育合作模式,计划未来将拓展到更多社区和学校,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学院还将鼓励学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针对城市社区防灾减灾的难点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此次活动不仅是公法学子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一次生动体现,也为筑牢社区安全防线、共建韧性家园贡献了青春力量。通过本次宣讲,不仅有效增强了社区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也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与获得感。
                                               (撰稿:孙夕如)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