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筑梦七彩课堂 校社协同共育新苗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七彩语伴,双语筑梦营”实践团赴幸福里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5-09-09    阅读: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为全面落实共青团中央“七彩假期”关爱行动,2025年7月11日,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七彩语伴,双语筑梦营”实践团赴安宁区幸福里社区开展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室内教学到户外实践,从课业辅导到七彩课程,实践团以“双语陪伴筑梦、校社协同育人”为主题,为社区儿童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用爱心传递温暖,以实践彰显担当。
       实践团为本次实践活动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爱国教育、安全教育、心灵瑜伽、手工制作、书法学习以及课业辅导等。通过10天“室内教学+户外实践”组合模式,构建特色成长体系,培养孩子探索新知、悦纳自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他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播撒希望的种子。

课堂里的“同心结”:用知识架起连心桥
       思想引领课以红色教育厚植家国情怀,筑牢精神根基;文化传承课借竹签书写、漆扇制作等传统技艺体验,培育文化自信;文明生活课从日常细节入手,引导养成良好习惯;身心成长课通过团队互动与引导,助力健全人格养成;艺术素养课以音乐、手工等活动,唤醒审美感知与表达力;科技创新课凭趣味实验与科普,点燃探索热情;快乐学习课将知识融入互动实践,让学习轻松高效。此外,实践团针对不同年级需求开展课业辅导,精准解决暑期作业难点、巩固知识基础。
七大特色课程与课业辅导相辅相成、协同增效,从多个维度为儿童成长赋能助力。
研学路的“文化行”:让实践焕发时代新声
实践团精心打造的“行走的课堂”,让成长突破围墙,在多元场景中延伸认知的广度与深度。简牍博物馆中,实践团以双语讲解串联简牍演变史,解析秦汉简牍中的历史信息,通过“刀笔吏刮改竹简”演示与隶书临摹,让千年文物成为可触的文化记忆;科技馆内,结合“探索任务卡”引导孩子们聚焦重点展区,从火箭原理演示、太空自行车体验到电磁现象互动,用双语解析科学原理,让抽象知识变得可感;植物园“自然寻宝”活动中,孩子们依据双语植物图鉴分组探索,在协作中加深自然认知。
        此外,实践团于7月19日在安宁区中海环宇城青年之家“青聚小栈”,开展了以“青聚能量,共话青春”为主题的交流活动。
从历史到科学,从自然到团队互动,户外实践让孩子们在行走中学习成长,每一次探索都将成为点亮梦想的火种。
这场实践,是青年担当的生动注脚。实践队员们将专业学识转化为育人动能,在课堂上传道授业,在研学中引路导航,用热忱与智慧架起连接知识与成长的桥梁。

实践中的“青春悟”:在行走中厚植家国情怀
      此次实践,不仅让实践队员走出校园,深入基层,更在实践中锤炼了意志品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队员们纷纷表示:“‘七彩假期’实践是我们走出校园的生动课堂,在这里我们既传递知识,也收获成长,更懂得了坚持与责任的重量。这段经历让我们确信,青春的价值在于用行动回应时代的期待。”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这个暑期,实践队员用心耕耘,给孩子们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在爱意中成长。未来,实践团将持续以青春之力深耕校社协同,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基层沃土,为“七彩假期”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