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南滨河东路读者大道的读者博物馆迎来众多参观者。实践队员参观了这座以《读者》品牌为核心的专题博物馆,通过2000余件珍贵书刊、460幅艺术插图及历史影像,带领观众穿越70年时光,重温中国人的阅读记忆。
现代建筑中的文化密码
清晨,阳光洒在读者博物馆浅灰色的玻璃幕墙上,“读者博物馆 DUZHE MUSEUM”的银色标识熠熠生辉。馆前绿植与花卉环绕,参观者或驻足拍照,或轻声交流。
玻璃柜里的时代印记
在核心展区,泛黄的《毛主席语录》《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等书刊静静陈列。这些跨越半个世纪的出版物,按年代分层展示,其中1981年《读者文摘》创刊号前围满观众。“这些封面就像社会变迁的切片,”退休教师李女士指着一排教科书感慨,“从政治读物到人文期刊,玻璃柜装的是几代人的精神成长史。”
新华书店牌匾见证文化传承
一面灰砖墙上,1948年毛泽东题写的“新华书店”木质牌匾成为焦点。说明文字详述了题写背景,相邻展柜还陈列着《读者》与新华书店合作发行的珍贵版本。“这块牌匾和《读者》一样,都是中国人文化生活中的‘老字号’。”
数字技术活化历史
博物馆特别设置互动专区,游客可通过扫码聆听创刊编辑的采访录音,或在电子屏上翻阅经典栏目合集。据悉,馆方正筹备“《读者》封面AI再创作”展览,让青年一代以新技术对话经典。
“我们不仅是展示历史,更希望激发当代人对阅读的热爱。”博物馆馆长表示。截至今日闭馆,参观人数已突破1200人次。这座记录了中国期刊传奇的博物馆,正以厚重的积淀与鲜活的姿态,继续书写新的文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