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赛场拾瓶传环保,童心换水蕴真情——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赴渌口区五中开展“捡瓶换水”志愿活动

    2025-08-24    阅读: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
  
  这个暑假,株洲市渌口区第五中学的校园里因一场激烈的传统篮球赛而沸腾。球场上,运动员们挥洒汗水、奋勇拼搏;看台上,师生们呐喊助威、热情高涨。而在这片热闹景象中,一项由我们组织的“捡瓶换水”社会实践活动,正悄悄传递着环保的温度与力量。
  比赛期间,赛场内外难免留下不少空矿泉水瓶。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我们在赛场周边设置了“兑换点”,向观赛的小朋友们发起倡议:只要捡起散落在角落的空瓶,就能到兑换点换取一瓶新的矿泉水。
  起初,孩子们有些腼腆,只是远远看着。直到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捡起第一只空瓶,怯生生地走到兑换点,当她拿到属于自己的矿泉水时,眼睛里闪着惊喜的光。很快,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进来:有的蹲在看台缝隙里仔细搜寻,有的结伴合作“清理”草坪边缘,还有的像小大人一样,主动提醒身边的人“别乱扔瓶子”。他们的小手上沾了灰尘,额头上渗着汗珠,却没人喊累,反而因为“战利品”越来越多而欢呼雀跃。
  有个小男孩一口气抱来十几个空瓶,兑换矿泉水时却摇摇头:“我不渴,能把这瓶水留给场上的大哥哥吗?他们打球一定很累。”简单的一句话,让在场的我们心头一暖——这场活动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劳动换所得”,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体谅与分享的种子。
  活动结束时,原本可能散落各处的空瓶被整齐收集,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就感,赛场也因这份自觉而更显整洁。其实,“捡瓶换水”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兑换”本身: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用行动理解“环保”的生动课堂;对我们而言,这是一次见证成长、传递责任的社会实践。
  篮球赛的哨声终会落下,但这场小小的环保行动带来的影响,或许会伴随孩子们很久。就像那些被捡起的空瓶,看似微不足道,却在循环中获得了新的价值——而这份价值,正是成长与责任的开始。

      (作者:蔡顺意)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