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行走的思政课——以科学探自然之美,经标本绽环保之光

    2025-08-31    阅读: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生环学院入侵植物宣教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科教兴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号召,7月16日,生环学院赴芜湖"入侵植物调研及幼儿环保宣教"本科生实践团队全体在校成员前往李巷社区开展主题学习与社区实践活动,开展以“生物标本”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引导社区小朋友在动手实践中触摸自然奥秘,于科学教育中厚植环保意识。
      (图为授课结束,团队成员与社区儿童合影图片。通讯员熊雨欣摄)
  青春集结:科普支教暖社区
  炎炎烈日,难掩青春热情。活动当天8:40,团队成员整装待发,赴李巷社区开启本次实践活动。为保障课堂顺利进行,团队提前一周精心筹备相关材料,精心设计授课方案与标本制作环节,力求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探索自然:标本里的科学密码
  活动中,授课教师聂雯丽带来主题为《奇妙的生物标本》的精彩科普课。她以“自然的语言”为切入点,系统讲解了生物标本的分类,以及动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涵盖浸制标本、骨骼标本、剥制标本、展翅标本、蜡叶标本等内容。图文并茂、生动讲解下,小朋友们兴趣盎然,频频举手提问,课堂氛围专注又活跃。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了解到每一件标本背后蕴藏的科学知识与环保意义,也体会到“制作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深意。通过标本的真实呈现,他们更直观地认识到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必要性。
      (图为团队成员授课图片。通讯员熊雨欣摄)
  巧手匠心:制作我的“植物名片”
  课堂最后,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动手制作简易植物标本。他们精心挑选花叶,压制、定位、粘贴,在卡纸上创作属于自己的“植物名片”。一片片叶、一张张画,汇聚童真的想象,也绘就人与自然的和谐图景。
  在一张张独一无二的作品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成品标本,更是一份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科学的热爱。
  思政育人:在行走中播种未来
  一片叶子可知自然,一节课堂可启未来。生环学院赴芜湖"入侵植物调研及幼儿环保宣教"本科生实践团队紧扣新时代“大思政课”的目标要求,发挥学科优势,科普实践“行走的”的形式将思政教育深植孩子们心中。通过寓教于乐的课堂设计与亲身参与的标本制作,孩子们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也在体验中建立起科学思维,提升了综合素养。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儿童制作的植物卡片合影。通讯员熊雨欣摄)
  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环保科普之路,坚定不移地以青春之力书写科技报国、强国有我的时代答卷。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