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剪纸传情,童心筑梦:琅琊镇支教课堂绽放非遗之花

    2025-08-31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剪刀游走,红纸翻飞,一个个精美的图案在孩子们手中逐渐成形,琅琊镇的教室里充满了惊叹与欢笑。2025年8月28日,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教学点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手工剪纸课。这是山东科技大学星火公益“向阳花”暑期支教团为当地“七彩暑假 筑梦成长”公益暑托班带来的非遗文化体验课程。

IMG_256

  课程伊始,志愿者首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剪纸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剪纸艺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队员们通过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让孩子们直观感受这项传统艺术的精妙之处。从简单的对称图形到复杂的民间故事场景,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引来了孩子们阵阵惊叹。

IMG_257

  实践环节中,志愿者们采用“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的方式,从最基本的折纸、绘图到剪裁,耐心指导每个步骤。“先折好纸,画出想要的图案,下剪刀时要稳,注意线条的连贯性……”志愿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剪纸技巧。孩子们认真地跟着操作,小小的手指握着剪刀,小心翼翼地沿着画好的线条剪裁。虽然手法稚嫩,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沉浸在剪纸的世界中。

IMG_258

  实践队队长徐帆表示:“将非遗剪纸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可以让革命精神更加直观生动地走进孩子们心中,实现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的双赢。”这种创新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素养,还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让红色基因融入少年血脉。

  课程结束后,志愿者们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作品展示环节。孩子们骄傲地举着自己的剪纸作品,合影留念,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你看我剪的小雪花!”“我要把这个窗花送给妈妈!”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眼中闪烁着创造的光芒。

IMG_259

  一位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感慨道:“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收获的笑容,是我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这堂剪纸课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传统技艺,也让我们见证了非遗文化在新时代少年中的生机与活力。”

  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带来的非遗剪纸课程,为乡村儿童打开了传统文化的大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心中扎下了根。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探索将高校学科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的模式,让更多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供稿人:杨振、徐帆)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