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乡村振兴:河南农村“文化科技卫生”行动与红色教育同行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浪潮中,河南信阳市潢川县钟寨村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河南农村文化科技卫生赋能行动项目团队扎根于此,用青春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更将红色教育融入实践,组织参观航空烈士博物馆,让使命与担当在传承与奋进中熠熠生辉。
聚焦发展难题,锚定赋能方向
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钟寨村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文化传承挖掘不足、农业科技应用滞后、卫生健康保障亟待加强。当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质朴交织,如何守护乡土根脉、激活产业活力、守护村民健康,成为团队面前的重要课题。河南农村文化科技卫生赋能行动项目团队以问题为导向,踏上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征程,并创新性地融入红色教育元素,为行动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挖掘乡土记忆,厚植红色基因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而红色文化更是其中最鲜亮的底色。在钟寨村的文化传承实践中,团队成员穿梭于村落巷道,叩开老党员的家门,聆听岁月沉淀的红色革命事迹;走近非遗传承人,探寻豫东南民俗“担经挑”的独特魅力,同时挖掘传统农耕器具背后的故事,让乡土文化与红色记忆交相辉映。
走访过程中,一段段红色故事被重新拾起:老党员们讲述着革命先辈在这片土地上的奋斗历程,那些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源泉。团队将这些珍贵的文化素材与红色故事整理成图文手册、制作成短视频,并借助乡村文化大舞台进行展播,让村民们在熟悉的场景中重温历史。在“乡土文化小课堂”里,孩子们围坐聆听,文化传承的“小种子”与红色基因的“火种”一同播撒,培育出兼具乡土情怀与家国担当的新一代。而参观航空烈士博物馆的行程,更是为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博物馆中,团队成员与村民代表一同瞻仰航空烈士的英勇事迹,那些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献身的英雄,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的磅礴力量。这份力量带回钟寨村,融入文化传承实践,让乡土文化传承更具精神厚度,激励着村民守护家园、传承文化的决心。
深耕产业沃土,注入创新活力
钟寨村的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产业是村民的“钱袋子”,但同时也面临着科技应用的瓶颈。农业专业的同学们化身“田秀才”,深入田间地头和养殖圈舍,测土壤肥力、分析水质、调研病虫害,每一项工作都细致入微。在“科技田头课”上,智能滴灌等新技术的讲解与实操,让村民们大开眼界,纷纷尝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生产效率。
为拓宽农产品销路,团队搭建了“扶沟农品直连”电商平台,打破地域限制,让钟寨村的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在科技助农的背后,红色精神成为团队奋进的支撑。参观航空烈士博物馆时,烈士们为了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不惜牺牲的精神,激励着团队成员在科技助农道路上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他们深知,如同航空烈士为国家航空事业拼搏,自己也要为乡村产业振兴全力以赴,以科技为翼,助力钟寨村产业腾飞。
筑牢健康防线,传递温暖关怀
乡村振兴,健康先行。团队联合医学院的同学,为钟寨村村民开展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大喇叭”定时响起,急救知识、消杀技巧等内容传入家家户户;厕改宣传、垃圾投放点优化,改善着乡村卫生环境。
在卫生守护的过程中,红色教育的影响持续彰显。航空烈士们为守护家国安康奉献一切,如今团队成员以实际行动守护村民健康,传承着这份守护的精神。长期回访机制与线上咨询通道的建立,让健康保障更具延续性,如同航空事业的持续发展,乡村卫生守护也在不断前行,为村民的幸福生活筑牢坚实屏障。
凝聚振兴合力,传承红色使命
项目推进中,学校团委协调民俗学、农学、医学教师提供专业指导,柴岗乡及县多部门联动保障,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30多位文化小传人、10户科技示范户的涌现,见证了行动的成效;蔬菜增产、生猪疫病减少、200多位村民体检建档,彰显了改变的力量。
参观航空烈士博物馆的经历,成为多方联动中独特的精神纽带。无论是高校师生、乡村干部还是村民,都在红色教育中深化了对使命的理解。大家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健康守护,更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与践行。“豫农赋能”品牌的打造,意在联动更多高校,让青春力量与红色精神交融,覆盖更多乡村,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助力乡村振兴,续写新时代的红色篇章。
在钟寨村的实践,是河南农村文化科技卫生赋能行动的生动缩影,更是红色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探索。从文化传承挖掘到科技助农实践,从卫生守护行动到多方联动创新,再到红色教育的融入,每一步都饱含着团队成员的心血,每一项成果都彰显着乡村振兴的希望。未来,这份融合红色基因与青春力量的实践,将继续在中原大地蔓延,让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稳、更远,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乡村绽放更耀眼的光芒,如同航空烈士的精神永远闪耀天际,照亮乡村振兴的征程。